北京日报 2018-02-02 11:43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京城掀起一阵“学车热”。当年香山四博连驾校负责人王鹤田介绍,仅1994年一年到这所驾校来学车考本的人就多达五六千人。其中,学车为了谋职求生的比例不足10%,绝大多数是为了在完成本职工作以外使自己多掌握一门技能。而且,70%的人是自己掏钱学车。
当时一位学车的企业经理说:“我学开车是为了工作方便,有什么事,开车就走。当然,也不排除追求体验现代人的潇洒和生活节奏。我已经40多岁了,再不学就赶不上趟了。”另一位机关干部说,自己虽然是咬着牙掏3000多元学车,但觉得很值,艺多不压身,早晚能用上。那些年,一些用人单位甚至把“有驾驶证的优先考虑”写进招工简章,促使一些在校大学生、研究生也汇入学车的人流。(1994年12月14日《北京日报》5版,《二十一世纪的足音近了——你打算学什么》)
据本报1994年1月3日3版消息《学车考本如今已成为京城一种新时尚》记载,当年北京有193所驾驶学校,仍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学车考本需求。那时候,人们学车不再仅仅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工作和生活更加方便,同时也把这作为自己身份和地位的一种标志。驾校学员的来源和以往大相径庭,去驾校学车的有政府官员、企业领导、公司经理,个体户、记者、社会名流也占很大比例。
学车要讨师傅欢心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