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 2017-09-04 11:14
1988年开春,在位于北京景山前街的住处,79岁的耿飚裹着一件黄绿色的毛衣,坐到客厅茶几边的红木椅上,架上老花镜,点起一根烟。
秘书蔡华同坐在他左侧,从部队推荐而来的孔祥琇隔桌正对着他,桌上放着笔记本、小采访机。
1988年4月,耿飚出席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后,不再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职务(仍担任中顾委常委)。他搬出了全国人大办公室,回到家中,开始了回忆录的撰写。
蔡华同和孔祥琇花了约两个月时间,梳理了耿飚家中以及原耿飚办公室提供的档案材料和相关报刊文章,整理出采访提纲。
耿飚手拿这份提纲开始讲述,一生徐徐展开。
文|毛翊君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新闻周刊杂志”(ID:china-newsweek),文章首发于总第817期《中国新闻周刊》,原标题为《将军外交家耿飚:回忆与传记》,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1
戎马生涯
提纲只有干巴巴的主线,如:“长征在一开始是怎么出发的?哪年哪月经历了哪些战斗?”
耿飚不会说具体时间,他的记忆坐标通常是:“当天的月亮又大又圆。”
那是长征开始那天,是个望日。他回忆,长征的开始很平淡。当时,他是红1军团第2师4团团长。通知转移后,上级发了很多鞋子和棉衣,但数量还是不足,他便没有领。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