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 2017-09-04 11:14
每个工作日8点半左右,蔡华同和孔祥琇准时来到耿飚家中。耿飚会根据他们留下的提纲,按照时间顺序讲起。通常一直讲到中午11点半左右,有时甚至更迟。
回忆的闸门打开,耿飚时常停不下来。“到点了,工作人员就会催。我们也不忍心,怕太累了。”孔祥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工作结束后,蔡华同和孔祥琇将当天的记录和原提纲收走,再递给他下一份提纲,“就像明天的功课”。
当年七八月,耿飚去北戴河休养,他们也跟着去,继续回忆录的工作。
这样的节奏持续了一年多,几乎天天如此。只有耿飚要外出参加活动,或身体不好,才会暂时中断。
解放前的内容整理完,已经是1990年前后。稿子打出清样之后,孔祥琇下部队了。后续的内容由蔡华同继续完成。
1991年,《耿飚回忆录》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书出版后,胡乔木等不得赠书,立即到书店买了一本,一口气读完。他给耿飚写信说:“你的回忆录我花了5天时间读完了,实在是写得非常好,读时几乎手不释卷。全书气势昂扬热情洋溢,而且颇多风趣,你能对往事记得如此详细,我感到很钦佩,特向你表示谢意和敬意。”
2
将军外交家
蔡华同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解放后的部分,本也约定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后来,江苏人民出版社社长经人介绍来找耿飚,请求将解放后的内容交给他们出版,耿飚同意了。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