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 2017-08-18 16:10
这是一次各地方特色文化的展示,这是一次全国性的戏曲荟萃,平日里分散在各地的戏班演员有了一次难得的汇聚,日常活跃在乡村码头的“草台班”有了一次登上繁华都会进行宝贵交流的机会。
“花部”徽戏上演的是《徐策跑马》,用高亢的“高拨子”唱成。高拨子,令乾隆振奋,一听就喜欢,问陪在身边的扬州府督:“这是什么曲调啊?”扬州府督急忙派人请来徽戏班主回禀皇上的问话。“高拨子”源出于运河支脉边的江苏高淳县境。高淳县境多湖,湖中渔民时常需要拨船过坝。他们在拨船时众人会齐唱,用歌声来鼓劲。因为是在拨船时所唱,因此,他们合唱的这种腔调被称为“拨子”。此腔调传出高淳县后,人们又在“拨子”前面加了一个“高”字。徽戏班主的解释使乾隆很满意:“好。高拨子!”随行朝廷大臣把这一细节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扬州堂会是一个文化的节日,是一次戏曲的盛会。乾隆离开扬州只是堂会曲终,而十数个来自全国各地的戏班子并没有马上离开,他们敲起锣,打起鼓,拨起弦,拉起琴,向运河水滋润的扬州市民献上各自的绝活,“锣鼓之声,无日不闻;冲僻之巷,无日不有。”
又十余天的演出之后,各戏班班主们做出了结伴自扬州晋京的一致决定。一字排开十余艘班船。各戏班带着刚刚为皇帝御演的兴奋和激动,带着对京城的向往和渴望,也带着对未来的期盼,船头接船尾,首尾相衔,浩浩荡荡,结伴向北进发。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