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文化智库 2017-08-05 10:07
唐伯虎在《江南四季歌》中云:“金刀剖破水晶瓜,冰山影里人如玉。”使用瓜果解渴,条件好一点的取出冬日的藏冰来,这大概是历朝古人最常用的消暑手段了。对古人而言,冰的获取并没我们想象的困难,像冬天北京什刹海冻上时,皇家大量取冰,民间也可以来取(都需要窖藏),中国古典家具中就有一种木质冰箱,即便中等的人家也能拥有得起。
凉粉
凉粉有悠久的历史,《东京梦华录》称北宋时汴梁已有“细索凉粉”。如今,凉粉在我国各地形成了不同的饮食风格,是炎炎夏日的重要清凉食品。
伏面
伏天吃面的习俗至少从三国时期就有了。为什么在热天里吃热面?古人解释说五月、六月酷热难耐,是恶月,应该“辟恶”。而“以热制热”法一向是中医养生专家提倡的夏暑养生良方。老北京的《民社北平指南》称“初伏水饺,二伏面条,至三伏则为饼,而佐以鸡蛋”。
二伏时正值小麦丰收,用新小麦做成面条,吃上两碗,淋漓地出一身大汗,营养丰富,发汗驱病,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藕
《本草纲目》里记载,“藕生卑污而洁白自若,质柔而实坚,四时可食,令人心欢,可谓灵根矣。”被李时珍称之为“灵根”的藕,在古人眼中,它色白如雪,故美称为“雪藕”,光听名字就清凉。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