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报 2018-02-06 11:36
中国的民歌还有一部分是属于劳动歌曲。劳动歌曲是人们过去的那种集体劳动,为了统一动作,要有民歌做引导。《淮南子·道应训》中有一句话是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意思就是说,咱们大伙儿抬一个大木头,前面的一个人喊了一声“嘿呦”,后边跟着“嘿呦、嘿呦”,这就是举重劝力之歌,统一步伐,一块上肩,一块迈步,怎么上坡、怎么下坡,都有一首曲调来做指引。但现在的劳动歌曲,由于产生它的环境改变了,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也改变了,包括插秧歌、薅草歌、打桩歌、船夫号子、码头号子等也在渐渐消失,这也是非遗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还有一类是和宗教仪礼有关的歌曲,比如祭祀、萨满、东巴、毕摩等,少数民族的宗教职业者,他们做法事的时候都有一套仪式,伴随的还有一套歌曲,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类,但也在逐渐消失。当然还有一类是生活中的歌曲,比如绣荷包,这是早些时代表达爱情的一种方式,而今由于生活方式和表达爱情的方式有了巨大的变化,绣荷包这样的也在逐渐失去它的功能。
当然民歌中最重要、最多的还是情歌。如果说劳动创造了音乐的节奏的话,爱情应该是创造了旋律,它是一种人性的直接的表达。
我们今天重新认识民歌、学习民歌,不仅仅是从民歌当中学习这种表达的方法、真挚的情感和它的智慧,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今天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好好地继承和弘扬像民歌这样优秀的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为我们的文化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