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报 2018-02-06 11:36
中国的民歌具体开始的时间已经无法确定,但是,当人们有了感情,民歌也就产生了。中国古籍上记载的我国最早的一首歌,应该是最早的一首歌词,是大禹的时代,所谓涂山氏之女唱的“候人兮猗”,这首歌只有四个字,大禹途经安徽涂山,遇到涂山氏之女,相传二人一见钟情,但是大禹要去南方治水,留下涂山氏日夜等他,于是就唱了这四个字的歌,但是,这四个字中还有两个是虚词,只有两个字有内容,“候人”就是“等你”,“兮”“猗”都是语气词,都是感叹。两个不同的感叹词连用就出现了音调,就有了旋律,意思就是“等你啊”。这是中国最早被记载的大禹时代的一首歌词。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我国第一部歌词集《诗经》出现,为什么说是“第一本歌词集”呢,是因为在春秋战国时代,《诗经》里所有的诗,不管是风,还是雅和颂,都只有一种传播方式,就是唱歌,一直到唐诗宋词。现在的唐诗宋词都成了案头之作,我们读唐诗,读的都是书。因为春秋战国时期还没有印刷术,所以准确来说,《诗经》是诗歌集。当然,今天的诗和歌词是有区别的。
《诗经》中的“风”指的便是民歌。据说西周时代就有采风制度,我认为这采风制度未必真实,但在古籍中有这样的说法,说周天子设立了一个官位,在此官位上的人,手里拿着一个木铎,铎是一种带把的铃,到民间去就敲这个木铎,四野的野老就来了,然后唱民歌,史官就把它记下来,回去给周天子看,周天子便以此“观风俗,知得失”。不管这种说法是否真实,但有一点我们可以知道,早在西周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到通过民歌可以了解人民生活情况,统治者能够知道民间疾苦了。所以,《论语·阳货》中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孔子用了四个字总结了民歌的作用:“兴”就是一种向上的力量,可以抒发情志;“观”,就是能够了解社会的真实情况;“群”是把人民群众团结起来,能够有向心力和凝聚力;“怨”,就是可以提意见,要把老百姓的心声、建议,通过民歌表达出来。所以“兴、观、群、怨”四个字,是孔子对《诗经》的一个很好的概括。
孔子编订的《诗经》中这305篇诗,代表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中原地区、主要是汉族的民歌,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南到长江北岸。长江以南的,就不得不提《楚辞》了,它是楚国的民歌,是屈原根据楚国民歌的题材和风格创作的楚歌,不仅有他的创造,也有他的采风,还有原始的歌词。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