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历史>秘闻旧档

悟空的“童年”:《西游记》里的儿童生活史

文汇报  2018-01-30 11:11

原标题:《西游记》里的儿童生活史

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孙悟空因为怕死走出花果山求取长生不老的本领。他拜师须菩提,也学会了变化之法与腾挪术,那么他到底有没有学会长生不老的本领呢? 没有。但在第三回,孙悟空问龙王借兵器,龙王不认识他,对来路不明的孙悟空很客气,问“上仙几时修道,授何仙术?”悟空道,“我自生身之后,出家修行,得一个无生无灭之体。”孙悟空是撒谎壮胆吗? 那么等他酒醉寿终到了地府与十王耍赖时说的,“我老孙修仙了道,与天齐寿,超升三界之外,跳出五行之中,为何着人拘我?”恐怕是真话。他一直到死,才知道自己没有学成“不死”,之前他一直以为自 己已经学成,这才有了后来恼羞成怒,勾销生死簿的又一出闹剧。孙悟空有“非凡的出生”,却死得稀里糊涂,死得气急败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对于自己求道成果的误解和对于不死的幻想。而死亡这件事,只能检验一次。这是一个普遍经验,发生在大闹天宫的“壮举”之前,是一只灵猴无意识地验证生命制约,跨越死生零度的体验。我们很难区分童年孙悟空对于自身局限的认知是出于妄自尊大还是真切的误解,但作为“累积型”创作类型的 《西游记》,“儿童”心理的表述可以是我们重读古代文学中“儿童生活经验”的重要范例。

(作者为青年作家)

上一页

时刻新闻
精彩推荐
强坛热帖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