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 2017-12-27 11:48
作为五线谱记谱法的前身——纽姆记谱法大约出现在公元8世纪。“纽姆”一词源自希腊语,意为“符号”,是用绘图的形式表示音乐的一种方法。从8世纪开始,为了使那些不常用的圣歌不致因间隔太久而被遗忘,抄写圣歌的僧侣们就在歌词的上方添加一些与语言重音或标点相似的符号,简明扼要地指明圣歌旋律的上下走向,这种符号被称之为“纽姆谱”。
初期的纽姆记谱法,仅限于指示出圣歌曲调的方向,无法标注出音高位置和音符长短。后来有人创造性地使用一根直线,将纽姆谱标注到这根直线的上下方,把这根直线定义为F,于是,出现了五线谱的始祖——一线谱。
在9世纪中叶,用纽姆符号抄写的完整圣歌旋律出现。在记谱法的发展过程中,有的地方开始按照音程的大小来排列纽姆符号之间的上下空间距离。并且,逐渐形成了指明旋律音高和音程结构的纽姆记谱法,其中有些符号可以表明单一音符或者是一组音符,帮助人们完整地记录音乐旋律。后来这种纽姆谱又逐渐发展到两线谱和三线谱。
2.由彩色变身黑白用时将近4个世纪
与如今的黑白世界不同,五线谱在繁衍过程中曾是多彩的。
在11世纪,意大利阿雷佐的一个叫圭多·达莱佐的乐僧将纽姆谱线加到四根,规定音高为d、f、a、c,音域为八度左右,通过谱号或颜色来表示不同的音高,红线代表F音,黄线或绿线代表C音,使音高记写更为准确,这种乐谱被称为“四线谱”,它们后来成为五线谱中高音和低音谱号的起源。此后由于演奏的需要,纽姆谱相继又出现了六线谱、七线谱,甚至十一线谱。为纪念五线谱的发明与诞生,人们把圭多·达莱佐称为“五线谱之父”。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