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 2017-11-16 17:15
清代中期以后,土豆不仅成为常见的主食,在某些盛产地区,土豆被磨制成粉,以商品的形式销往全国各地。了解到土豆易种高产的特性后,流民纷纷加入种植队伍,在山区开荒垦殖。土豆的推广在安置流民、维护社会稳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那时土豆的做法是打磨成粉,与荞、麦等主食一同烹煮。汉川县粮食产量甚高,当地人将其切片晒干保存,晒干后的土豆片可磨粉,和苦荞、燕麦等做成饼、馍。而在偏远山区,土豆渐渐晋升为主食,其做法也开始丰富起来。如湖北房县因山地较广,故人们多栽种土豆,并习惯性地“烧洋芋为食”。
土豆在京城被广泛种植和广为食用,应是民国以后。据《北京志·人民生活志》载:“清末,受西式饮食的影响,马铃薯(土豆)、洋葱、甘蓝(洋白菜)、菜花等品种,在京郊附近就有人种植,但一般北京人不惯食用,仅供应外国人或西餐店用。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至20世纪20年代末,这些蔬菜遂为普通居民所接受。”
《北京作物史话》称:“与白菜、萝卜相比,马铃薯(土豆)、甘蓝(洋白菜)、菜花等在北京地区广为种植的较晚,大致为民国中后期,多为垄作,平原区多为南北向垄,山区垄向多样,宜于生长。”“至上世纪50年代,土豆在北京农业生产中已起到重要作用,被广泛种植于京郊各区县,成为京城蔬菜市场上的主要品种之一,故此成为人们的家常菜,其烹制方法也多种多样。60年代初,土豆曾担当起粮食的作用,为人们充饥之物。”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