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 2021-02-24 08:21
头上扎着帽子,腰间围着汗巾,挥起镢头准备向下刨去;旁边的人压低上身,像纤夫一样拉着犁。看着这座雕塑,耳边似乎能听到“嗨哟”“嗨呦”的号子声。
这座名为“一百把镢头闹革命”的雕塑,坐落于吕梁山东麓汾阳市一个叫作贾家庄的村庄。
20世纪50年代前,这里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四分之三的耕地都是湿泽盐碱地。在创办合作社初期,眼看着因为雇不到足够数量的牛,要误了农时,贾家庄的后生们索性撸起袖子自己干,100多个劳动力披星戴月干了4天4夜,终于按时完成春耕。
人可以被贫穷打倒一时,但不能一直被贫穷按在地上摩擦。说话都如石头叮当脆响的吕梁人,知道穷则思变的道理。
倔强的贾家庄人憋着一股劲儿,坚持23年改碱治水,开展农机具改革运动,搞集体经济办水泥厂、开焦化厂,愣是把一个“春天返碱白茫茫,夏天雨涝水汪汪”的不毛之地改造为适合机械化耕作的沃土良田,让一穷二白的山窝窝蜕变为亿万富村。就在前不久,贾家庄将“2020年中国全面小康乡村振兴十大示范村镇”的荣誉收入囊中。
贾家庄的奋斗及蜕变,是吕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不断攀登发展高峰的一个缩影。但对于“因煤而兴,因煤而困”的吕梁来说,蜕变之路似乎要艰难得多。
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地下接近50%的煤炭储量,让吕梁轻而易举就走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市域GDP多年保持省内第一。然而,当时间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随着煤炭产业迎来动荡,吕梁发展短暂的黄金时代宣告结束,省内排名一落千丈。
长期“一煤独大”造成的经济发展不均衡、观念及思想上的路径依赖和较为薄弱的发展基础,这些曾经被繁荣所遮蔽的问题,一项项“顶”上台面。自此,痛定思痛的吕梁开启了又一段艰难的创新求索历程。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