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历史>史海钩沉

年画:美在民间永不朽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8-02-09 11:13

原标题:一方年画,寻踪民间文化之美

房志达先生制作年画。华黎静摄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于2009年7月复制完成的作品古版桃花坞年画代表作之一《和合致祥·一团和气》。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作为中国人辞旧迎新的节令,春节最鲜明地表现出中国人的精神理想、生活愿望和审美取向。除了放爆竹、点烟花,人们还沿袭着迎祥纳福、岁岁遵循的重要习俗——贴年画。

源自民间的年画洋溢着质朴的喜气,散发着真挚的情感,是中国百姓精神天地的可视化呈现,勾勒着民间生活的“理想国”。它根植于泥土、活化于生活,最贴近生活的本质和创作者的本真。我国不同地域的年画呈现出不同风格特征和艺术气质,杨柳青的清秀、桃花坞的典雅、朱仙镇的粗犷、凤翔的浪漫……年画丰富着民间创作的智慧宝库,也展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美、民俗美的多样性,成为不容忽视的民间文化遗产。2002年以来,木版年画作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龙头项目进行持续的全方位、大规模田野普查;2006年,桃花坞年画、杨柳青年画等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美在民间永不朽。年画是一门“刻版”的艺术,但并不刻板,它不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木乃伊”。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作为守正与创新的源泉,延续着千年文脉。

“我愿尽我所能,将毕生所学教给学生。若能培养几个接班人,让桃花坞木刻年画持续地发展,我便心满意足”,房志达如是说。这位83岁高龄的桃花坞木版年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至今还坚守在年画制作与教学的一线。

下一页

时刻新闻
精彩推荐
强坛热帖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