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历史>今日推荐

抗战后为何黄埔系将领牢骚:此路走不通 去投毛泽东

中国新闻网  2017-09-04 11:06

原标题:抗战后为何黄埔系将领牢骚:此路走不通 去投毛泽东

尽管国民党政权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失政和败坏现象,蒋介石却得到了“痛恨腐败、能容异己、关心人民、行动果断”的赞誉。1936年,国难当头,蒋介石的个人声望进一步上升。

不难看出,这种现象的出现得益于以下因素:一、一些有案可查的“政绩”;二、中国人历来需要伟大人物来作为忠诚的焦点;三、战乱时期对强人政治家的崇拜;四、国民党宣传机器的操作和某些党外人士的无原则吹捧。

不过到了抗战结束后的那几年,共御外敌的特殊局面消失,大家还得回到民权与民生问题上来,而这时国民党积累的弊政进一步恶化,失去监督的私心私欲又一次次导致政治、经济和军事运作的失当。蒋介石此时虽然贵为“总统”,他和国民党的民意基础却濒于崩溃,甚至在他的黄埔系将领中,也有一些人因失意和生活潦倒而发出了这样的牢骚:

“此路走不通,去投毛泽东;

此处无人要,延安去报到。”

这个政权最终在1949年彻底崩溃,败退台湾。

曾多次发生分裂

如同今日国民党在台湾既失败又分裂一样,国民党在大陆时期也多次发生过分裂,国民党的分裂和失败一样值得探究。

国民党从同盟会时期起,就始终是一个缺乏党内民主而又派系林立的政党,而派系间的分歧常常演化成激烈的政争甚至军事冲突。国民党执政后,由于成为党内的主流派就意味着取得国家的控制权,派系斗争一度空前激烈,不惜生灵涂炭,而输了不过是下野、出国考察、回老家称病而已。

上一页下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