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 2021-03-15 08:46
如今,湖南第一师范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革命圣地,每年有80万人次来此接受红色教育,其中中小学生和党员干部占70%以上。
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红色摇篮”,哺育时代新人。
【专家点评】
成为“红色摇篮”,“必有其原因”
湖南省青年毛泽东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 颜蒹葭
湖南近代涌现了五大人才群体,都与湖南第一师范及其前身城南书院密切相关。1993年,教育部原部长何东昌考察湖南第一师范时说:“伟人长于此,必有其原因。”那么,湖南第一师范何以成为湖南“红色摇篮”呢?
第一,深厚的湖湘文化底蕴和开明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意识。湖南第一师范前身城南书院是湖湘文化重要发祥地,以培养“传道济民”的经世人才为目标,正契合了中国近代时势需要。同时,学校当年办学比较开明,孔昭绶、杨昌济、徐特立、易培基、方维夏等都是进步教师,加之近代湖湘文化开放意识较强,所以当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思潮东来之际,以毛泽东、蔡和森等为代表的湖南一师人开始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并逐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中国国情,指导中国革命。
第二,名师熏陶和益友砥砺为“集合同志”打下了坚实基础。杨昌济、徐特立、黎锦熙、方维夏等都是经师人师。杨昌济是引导毛泽东了解中西方近代文化的重要领路人,对毛泽东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病重时还向章士钊力荐毛、蔡二人:“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在益友砥砺中,毛泽东与蔡和森、何叔衡等共同发起成立“建党先声”新民学会。后来,毛泽东以此为基础,组织开展建党等早期革命活动,渐渐形成了新民学会革命派。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