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 2021-03-05 08:39
【铭刻】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钳制和吸引了围剿中央红军的国民党几十万军队,有力地策应和配合了中央红军的长征;还让红二、六军团有了战略依托,使其发展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的红二方面军。这是中央红军长征后长江南岸的最后一块红色根据地,亦是中国南部苏维埃运动发展中重要战略区域。
【追寻】
2月28日,烟雨迷蒙,坐落在张家界市永定区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在一方闹市中,静静伫立。
推门步入纪念馆右侧的省委礼堂旧址,166位曾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战斗过的将帅的照片全部陈列于此。87年前,就在这座礼堂里,任弼时、贺龙等向战士们传达中央指示,正式开辟湘鄂川黔苏区,一场轰轰烈烈策应中央红军的运动从此展开。
1934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向湖南进行战略转移,计划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然而,蒋介石在红军前进的方向上,调集了40万兵力,设置了四道封锁线,妄图将中央红军消灭于湘江与潇水之间。在这种严峻形势下,红二、六军团最紧迫的战略任务,就是策应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
在任弼时、贺龙的率领下,红二、六军团对国民党发动了为期2个月的湘西攻势, 相继占领永顺、桑植、大庸(今张家界)等地,一片拥有40多万人口,纵跨400里、横跨240里的湘鄂川黔根据地全面形成。
1934年11月26日,湘鄂川黔省委作为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在大庸成立,任弼时任书记,贺龙、关向应等为委员,正式开启了长江南岸最后一块红色根据地的历史序幕。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