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检监察报 2021-02-26 08:10
弟泽东
九年十二月一日,文化书社,夜十二时
1
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毛泽东汇编的《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其中第三集可见毛泽东与蔡和森于1920年远隔重洋的书信往来。正是在这几封信件中,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从中可以读到他们追求共产主义、为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谋取幸福的初心,看到他们对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具体实际的思考。
毛泽东与蔡和森的友谊,始于湖南第一师范。辛亥革命前后,他们分别从湘乡永丰和湘潭韶山冲来到省城求学。虽非同班,但同为杨昌济、徐特立等名师的学生,两人很快相识,并结为志同道合的学友。
“志”是一个人毕生事业的开始。毛泽东与蔡和森之所以都能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就是他们从小即抱有远大的救国之志。
毛泽东成长在农民家庭,很早就有了对穷苦人生活的感知,“身无分文、心忧天下”,年少时即立志为大多数中国穷苦人民谋得幸福。
1917年8月23日,青年毛泽东给黎锦熙先生写了一封信,谈论了他对当时中国时局的看法。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而不徒在显见之迹,动其心者,当具有大本大源。今日变法,俱从枝节入手……枝节亦不可少,惟此等枝节,必有本源。”他认为,变革中国的方子开了不少,但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抓住病根,“俱从枝节入手”而“本源未得”。
这个本源是什么?那就是哲学、伦理和人心。循着这样的思路,毛泽东主张从改造哲学、改造伦理学入手,“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他阅读了大量哲学、伦理学的书籍。在《心之力》一文中,青年毛泽东这样写道:“故吾辈任重而道远,若能立此大心,聚爱成行,则此荧荧之光必点通天之亮,星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势,翻天覆地,扭转乾坤。”这其中洋溢着何等充沛的救亡信念与担当使命。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