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历史>史海钩沉

书桌上的紫禁城:单霁翔卸任前的最后一次“上新”

人民网-国家人文历史  2019-04-09 09:57

截至2018年,故宫开放面积由2014年的52%,达到现今的80%以上,8%的文物将向公众展出。“今年是建院94年。94年来我们有6任院长,我是第6任院长,我知道我们的责任是非常大的,过去因为责任大,我们就会想要把文物看管好,那时我们认为开放越少的区域就越安全,拿出来展示的文物越少就越安全,其实可能该出事还出事,该着火还着火,我们今天知道了,我们没有这个能力,那么怎么才能承担这个责任呢?就是要把责任和权力交给我们社会的每一个民众——每个人都有保护文物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

只有全民共同的保护、呵护文物,文物才最安全

,所以我们选择了让文物活起来并扩大开放”。

单霁翔谈到此事时表示,“故宫有一万零两百件各个时期不同材质的雕塑,但是过去没有雕塑展厅,(它们)全部都在库房睡觉,这些高大的库房一直在墙根底下站着,那时候我说你瞧咱们的雕塑

脸色都不好,表情都不好

,现在那脸色表情都好了。我第一次进我们库房吓我一跳,我说谁躺在台阶底下呢?他们说那是周恩来总理特别批准的一套秦始皇兵马俑,交给故宫管理,我说那这么好的文物怎么这个待遇啊,躺在这儿。文物得不到呵护,得不到保护的时候他们是没有尊严的,是蓬头垢面的。当他们得到保护,得到了展示,也就光彩照人了,所以我们全院动员,全体员工下定决心,一定让紫禁城600年之时,要叫我们收藏的文物每一件都必须要光彩照人。这是我们今天的责任。” 

单霁翔在任这些年,故宫批量诞生“网红”。从文物修复师王津,到故宫文创、口红,再到文化活动“上元之夜”等等,故宫屡屡在互联网上掀起波澜。而正如故宫内部人士所言,单霁翔本身成了故宫最大的“网红”。 

上一页下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