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 2018-02-11 11:27
展馆中的走马灯可谓花灯中最有趣的品种。走马灯历史悠久,宋代《观灯图》中已见走马灯,元代谢宗可有咏走马灯诗,又称“马骑灯”。走马灯最关键的地方就是它的立柱。关键得让它转起来,诀窍是在立柱下面放一根钢针或者大头针。钢针下面是玻璃,这样可以减小它的摩擦力,受热上升的空气很容易就推动风轮旋转,纸人、纸马轮番出现,别有一番趣味。
值得一提的是,民间玩具不少是北京特产,全国独有。在观赏类玩具中,鬃人、毛猴等就是典型代表,它们表现形式精美细腻,表现主题丰富多元,数量大、分布广。“锵锵锵!”只见张彤手握一只木棍连续敲击铜茶盘边沿,身着红黄两色鲜艳戏服的鬃人立刻“活”了起来,在铜茶盘中央旋转移动,身体摇摆竟开始了抖空竹表演。“鬃人的关键在于底部的那一圈猪鬃,猪鬃有弹性呀,所以铜盘震动后,猪鬃也带着人转动。”王连海一语道破鬃人的机关。作家冰心就曾在散文《我到了北京》中描述她初次见到鬃人的惊喜。
这些用泥、纸、秫秸秆、棉花等材料做成的戏装小鬃人,高约10厘米,两三个人物为一组放在铜盘上便可开始演戏。鬃人造像主要来自戏剧人物,诸如四大名著中的各色人物,当然也有一些民俗人物形象。使用昔日家家户户都有的铜茶盘来表演鬃人也是为了随时可以动手娱乐,同时茶盘表面光滑,摩擦力小,敲击的声响也与京剧舞台的锣鼓声相似,自然营造出热闹逼真的戏剧效果。
鬃人展柜上方有一位戴着眼镜、正在表演京戏鬃人的老者照片,他便是鬃人大师白大成。自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鬃人逐渐消亡,市面上几近绝迹。让北京鬃人重新振兴的人正是北京鬃人的第三代传人白大成。除了早期设计的《西游记》《仓平关》,白大成接连又创作出《八大锤》《美猴王》《钟馗嫁妹》《盗御马》等作品,不仅在国内参展,更是应邀赴海外展览。白氏鬃人的主要特点是在传统鬃人基础上强化了表现力,白大成加大了鬃人体量,完善了鬃人的道具制作,同时创造出了鬃人的“腿脚”,为各种人物设计了一个踢腿动作,更显活灵活现。鬃人的发明,可谓极具想象力,它巧妙地利用猪鬃,让震动时产生的有限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并形成了趣味效果,还有一些大红色舞狮造型的鬃狮在春节耍起来,颇有年味儿。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