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7-11-24 16:10
古琴,产生于3000多年前,是人类唯一最古的活着的成熟乐器,是中华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
“琴”是许多乐器的名称,比如月琴、扬琴、小提琴等。但在中国古代只有一种乐器叫“琴”,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古琴”。在古代文献和诗词中,古琴被称作七弦琴、瑶琴、玉琴或宝琴。古琴,产生于3000多年前,是人类唯一最古的活着的成熟乐器,是中华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因为它在古代音乐中居于最高地位,所以人们把它看作是圣贤、长者、师尊思想和精神的体现,认为是伏羲所制(也有说是黄帝所制)。如同孔子所说的“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商周时期的《周礼》曾要求“士无故不撤琴瑟”,明确指出每个基层以上官员每天都要弹琴或者听琴,这是智慧、修养、地位、身份的应有之义。
古琴在古代是文人贵族文化,具有文学性、历史性、哲理性,高而可攀,深而可测,神而可解,为文人普遍所爱、所能,如杜甫、李白、蔡邕、嵇康、司马相如、宋徽宗等皆爱之或能之。今天,古琴已经和其他文化艺术一样,属于所有中国人,也应该如唐诗宋词一样成为每个中国人基础知识的一部分。2003年,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进而成为全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
古琴自产生、流传发展至今,留下了丰富的音乐实践和理论遗产,包括文献记载、理论著述、音乐经典,令人骄傲。如《尚书》明确记载祭祈祖先的神圣典礼要有琴,“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公元前三世纪《吕氏春秋》记载伯牙弹琴心想着高山,钟子期能从他的音乐中感觉到崇高、雄伟,“巍巍乎若泰山”;伯牙想着流水时弹琴,钟子期又能从中感觉宽广动荡,“洋洋乎若流水”,这是明确且有充分表现力的即兴演奏,而西方器乐即兴演奏艺术直到16世纪左右才出现。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