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7-10-09 16:15
第二个大段落主要展现了南昌起义的过程,同时还展开了从南昌起义第一枪到秋收起义之后和农民革命相结合的革命道路的求索。在危急关头,年轻的共产党人开始了武装的革命对武装的反革命的殊死抗争,打响了反击反动派的第一枪。这是人民军队的源头,也是武装斗争的起点。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险、勇于斗争的坚定的革命性格在这里得到了最为生动和具体的展现——这是革命者最勇敢的反击。
第三个大段落主要表现在南昌起义部队转移的过程中,面临围追堵截,众人坚守三河坝的著名战役。电影把阻击强敌并最终走向井冈山会师的这一部分做了正面的强调和展开。战斗是以弱抗强:以两千人坚守三河坝对抗敌军两万人的进攻。这场战斗展现了革命军人无畏无惧、英勇献身的精神,也展现了人民军队打不垮、拖不烂的素质。在最困难的时候,朱德和战友们的顽强意志和坚定信念彰显了人民军队的力量之所在——这是革命队伍最坚韧的持守。
这三个段落通过表现众将士面对强敌的勇敢反击和面对危难的坚韧持守,展现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诞生的一刻起就具有坚定的信念与力量。影片坚持叙事的真实,同时又不乏高度风格化和类型化的艺术手法,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这部电影在纷繁的故事线索中,只用寥寥几个镜头,就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就生动地凸显出人物性格,让人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人物。无论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叶挺、贺龙这样的革命领袖,还是当时崭露头角而后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大显身手的粟裕、林彪,都很生动地出现在影片中。具体来说,细节的使用为人物刻画做了较为充分的铺垫。如在影片开始的四一二政变中,周恩来被扣押,生死关头,他冷静从容地晓之以义、动之以情,凸显了他的性格特质和人格魅力。在起义部队的危急时刻,贺龙义无反顾地要求入党,质朴和坚定的气息扑面而来。在三河坝战役中,朱德慷慨的演讲鼓动了革命的意志。其中,影片着力表现了毛泽东的历史洞察力,表现了他对中国革命具体情势的深入理解,把发动农民革命作为关键,为中国革命未来的胜利奠定基础。毛泽东和家人告别的一幕则让人看到革命领袖的深情,“无情未必真豪杰”,这一深情流露成为电影令人难忘的片断。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