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 2016-12-03 09:34
11月全国电影总票房继续下滑,较去年同期缩水1.2亿元,成全年第六个负增长月。然而,有业内人士认为,11月仅是贺岁档的“预热月”,12月行情或还值得预期。还有观点认为,今年11月前三周票房环比10月后三周有小幅上涨,或可视为低潮期中的小回暖。
部分市场人士持乐观态度
刚刚披露的11月电影总票房数据如预期般不理想,对比去年11月更跌1.2亿元。近几年,每年11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2月都是电影票房的高峰期,而预热一般从11月开始。尽管11月份电影市场不乏热门大片,但还是延续今年年初市场火爆后的连续低迷状态。澄泓财经大文化研究分析师刘鸿辉分析,从正向对比,11月前三周票房跟去年同比确实下降,但是今年全年处于低潮期,环比的意义更大。他认为,如果不考虑10月第一周是国庆长假的特殊性,11月前三周的数据与10月后三周数据比,环比有8%的上涨,因此他认为可以判断电影市场全年行情不景气,但实际上相对之前已经出现小幅回暖。
支持这个观点还有资本市场的一些迹象。这些企业也在进行渠道的拓展和院线的扩建,刘鸿辉认为这是市场再度启动的证据。
也有业内人士与刘鸿辉持同样乐观的看法,尤其认为12月排片情况挺好,带来乐观情绪,因此认为对整个传媒板块来说,虽然前三个季度都处于低迷状态,但第四季度仍值得期待。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的进口大片都是IP电影,如《奇异博士》7.5亿元的票房达到预期。但是国产片相对表现偏弱,据刘鸿辉提供的数据,国产片票房的增长率同比去年增长2.9%左右,而进口片看增速达到30%以上。在他看来,原因一是整体宏观经济环境较弱,二是互联网势头迅猛产生的分流,三是电影品质不佳,今年前10个月场均人次比去年下降1/5左右。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