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军事

雷霆出征:导弹劲旅挽弓满弦

2022-10-13 09:51 解放军报  

夜幕低垂,秋雨纷飞。

南国山林深处,火箭军某旅一级上士龙兴华在高车长剑间穿梭,娴熟操作指挥,带领发射单元,置身复杂环境完成导弹火力突击,以昂扬精神面貌和一流练兵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这是一名导弹号手的练兵缩影——10年来,他在合成演练、红蓝对抗、实弹发射等演训任务中淬炼硬功。去年,他又带领所在发射单元在军事比武竞赛中脱颖而出,获得总评第一,胸前挂上了一枚金灿灿的二等功奖章。

这是一支导弹劲旅的日常写照——10年来,龙兴华所在的这个导弹旅,在火箭军特色体系训练道路上迈开坚实步伐,探索完成整旅突击、连续突击、复杂电磁环境突击,书写了火箭军部队的一个个“首次”和“第一”,不断锤炼能打胜仗本领。

“火箭军组织对抗性检验性训练、整旅实案化训练,联合火力打击训练,常态化开展‘天剑’系列演习……”如《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所述,导弹部队官兵阔步强军新征程,在硝烟弥漫的演训场上,描绘出一幅幅壮阔的实战化练兵图,铸就了可信可靠的胜战“底牌”。

号手就位,历经千锤百炼

“这是班长完成实弹发射任务的瞬间。”“这是他带领发射单元展开对抗训练的场景……”新兵刘浩政下连后第一次走进荣誉室,就被几张照片深深吸引。

图中人物——他的班长、三级军士长邱峰,被官兵们誉为导弹发射单元“一号手”。

在导弹部队,号手要想胜任战位,要求苛刻。精彩“点火”瞬间,需要日复一日地积淀促成,从普通号手到全能号手,邱峰付出了许多。

这些年,刘浩政伴随着部队实战化演训节奏,踏上了一名导弹号手的升级之路——

盛夏,滚滚热浪里,他们上高原、战戈壁,参加红蓝对抗演习,不断应对各种特情,在“走麦城”“摔跟头”中实现综合素质的“拔节”。

腊月,凛凛寒风中,他们穿林海、跨雪原,严寒条件下驻训演练,踏冰卧雪苦练“走、打、吃、住、藏”基本功,经受“寒将军”大考,催生一批冒着热气的战果。

当刘浩政成长为合格号手的时候,邱峰则实现了另一种“蝶变”——从优秀的号手转型,被上级考核评定为发射指挥长。

那一次,部队执行“天剑”系列演习任务,上级“随机抽点发射号位”,他们俩所在单元被抽中。

这次任务,对他们来说都有着特殊的意义——邱峰是第一次作为指挥长指挥实弹发射,刘浩政则是第一次亲手发射导弹。

辽阔戈壁,号手就位。伴随着一声“点火”指令,导弹呼啸腾空。不久,落区传来消息:精准命中目标。

实战练兵,长剑出鞘。10年来,该旅官兵通过参加“天剑”系列演习、红蓝实兵对抗等演训任务,催生了一批“金手指”“神瞄手”。他们枕戈待旦锤炼剑法,潜心锻造大国长剑。

长缨在手,更须砥砺硬功

“随时能战、准时发射、有效毁伤”,在该旅训练场,一条醒目的标语高悬。这,也是一级军士长成卫山矢志践行的目标。

那一年,执行某重大演训任务,作为指挥长的他,带领发射单元成功打出了旅队第100枚实弹。凯旋的喜悦还未消散,旅里就组织反思式大讨论——“百发百中是否意味着能打胜仗……”

“大家在叩问中警醒,查找出了10多个问题短板。”成卫山说,“越是参加大项演训任务,越能够检验能力高低,发现短板弱项。”

一次次实战化演训,成为锤砺“大国剑锋”的砥石——

10年来,这支部队多次参加无预告战备拉动、无预案演练等演训活动。从抽组专业骨干发射到随机抽点发射,从单纯实弹发射到复杂困难条件下的演练发射,他们敢于攻坚,不懈前行,率先完成首次夜暗条件下连续战斗发射,首次集群控制发射……

一轮轮硝烟中的难局危局,逼着他们把实战意识、实战条件融入日常训练——

操作训练大厅内,导弹号手在模拟强光照射、复杂电磁环境等条件下细抠一招一式,足不出户演练各种复杂特情课目。

该旅模拟训练中心,可以模拟3种不良场地、5种恶劣天气展开训练,一批批特种车手从这个“摇篮”走出,驾驭导弹战车驰骋大江南北。

燃烧的“战火”跨越四季。他们自建蓝军分队,加大高强度连续火力突击、全防护减员操作等重难点课目训练,专攻精练,补短强能,寻找战斗力新的增长点,实现核心军事能力升级。

入夜,演练的警报声在导弹军营再次响起,一支支发射分队快速出动,奔赴阵地。今天,他们按下备战打仗“快进键”,迈开实战化铸剑、砺剑的铿锵步伐,锤炼过硬的打仗本领。

箭在弦上,只待一声号令

在该旅官兵的心里,永远铭记那一刻的场景——一枚枚导弹一飞冲天,直刺苍穹,在蓝天上留下一条条壮美弹道。

有着27年军龄的一级军士长曹海根,是那次重大演训任务的亲历者。“高光时刻,来之不易。没有今天训练的汗水,就不会有明天打赢的底气和荣耀。”他说。

紧盯“明天的战争”,准备“打以前没有打过的仗”,该旅结合作战值班、驻训演练和年度实弹发射,以及参加全军、火箭军重大演训任务,与战区、军兵种密切配合,练指挥、练协同、练保障,构建起新的打赢能力“坐标系”。

紧扣演训活动、训练战备的各个环节,从技术到战术,从个人到发射架,“翻箱底式”研战,让问题逐一“浮出水面”,逐一挂账销号;成立作战问题研究小组,不断强化作战指挥能力,进行专项攻关,拟制完善30多项300多条能力指标……

“剑”还是那把“剑”,“剑客”的武艺更精了。他们不断优化程序,硬是从石头里慢慢挤出了水分,让发射流程缩短了六分之一的时间。

“什么时候打?打哪里?随时听令而行,我们必须时刻保持‘箭在弦上’的状态。”这几年,三级军士长毕强参加了旅里担负的所有大项演训任务,他说,“任务越来越实,对抗烈度不断提高,对每个官兵、每个发射架,都是从未有过的大考。”

也正是基于此,“自抬门槛”成为该旅的抓训常态。他们着眼导弹装备战斗力有效保持、潜能挖掘,努力实现训练转型嬗变。

——瞄准联战联训,他们推行“学研训考评”首长机关常态化训练模式,定期组织指挥平台操作、作战问题研究和指挥所综合演练,淬炼各级指挥员作战谋划能力和协同指挥能力;

——着眼技战一体,他们将发射分队竞赛考核从单个号手拓展到作战单元,以实战任务、实际阵地等为蓝本,创新模式、直指战场,检验提升官兵打仗能力;

——深化人装结合,他们推动作战单元扩架、专业换岗兼训等战训模式改革,不断强化营架独立能力和部队整体作战水平……

奋进新征程,这支部队挽弓大漠、鏖战丛林,实战能力换挡加速,实现号手个个能打、导弹发发可靠、单元架架独立,正向着新的目标阔步前行。(李兵峰 郭海涛)

夜幕低垂,秋雨纷飞。

南国山林深处,火箭军某旅一级上士龙兴华在高车长剑间穿梭,娴熟操作指挥,带领发射单元,置身复杂环境完成导弹火力突击,以昂扬精神面貌和一流练兵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这是一名导弹号手的练兵缩影——10年来,他在合成演练、红蓝对抗、实弹发射等演训任务中淬炼硬功。去年,他又带领所在发射单元在军事比武竞赛中脱颖而出,获得总评第一,胸前挂上了一枚金灿灿的二等功奖章。

这是一支导弹劲旅的日常写照——10年来,龙兴华所在的这个导弹旅,在火箭军特色体系训练道路上迈开坚实步伐,探索完成整旅突击、连续突击、复杂电磁环境突击,书写了火箭军部队的一个个“首次”和“第一”,不断锤炼能打胜仗本领。

“火箭军组织对抗性检验性训练、整旅实案化训练,联合火力打击训练,常态化开展‘天剑’系列演习……”如《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所述,导弹部队官兵阔步强军新征程,在硝烟弥漫的演训场上,描绘出一幅幅壮阔的实战化练兵图,铸就了可信可靠的胜战“底牌”。

号手就位,历经千锤百炼

“这是班长完成实弹发射任务的瞬间。”“这是他带领发射单元展开对抗训练的场景……”新兵刘浩政下连后第一次走进荣誉室,就被几张照片深深吸引。

图中人物——他的班长、三级军士长邱峰,被官兵们誉为导弹发射单元“一号手”。

在导弹部队,号手要想胜任战位,要求苛刻。精彩“点火”瞬间,需要日复一日地积淀促成,从普通号手到全能号手,邱峰付出了许多。

这些年,刘浩政伴随着部队实战化演训节奏,踏上了一名导弹号手的升级之路——

盛夏,滚滚热浪里,他们上高原、战戈壁,参加红蓝对抗演习,不断应对各种特情,在“走麦城”“摔跟头”中实现综合素质的“拔节”。

腊月,凛凛寒风中,他们穿林海、跨雪原,严寒条件下驻训演练,踏冰卧雪苦练“走、打、吃、住、藏”基本功,经受“寒将军”大考,催生一批冒着热气的战果。

当刘浩政成长为合格号手的时候,邱峰则实现了另一种“蝶变”——从优秀的号手转型,被上级考核评定为发射指挥长。

那一次,部队执行“天剑”系列演习任务,上级“随机抽点发射号位”,他们俩所在单元被抽中。

这次任务,对他们来说都有着特殊的意义——邱峰是第一次作为指挥长指挥实弹发射,刘浩政则是第一次亲手发射导弹。

辽阔戈壁,号手就位。伴随着一声“点火”指令,导弹呼啸腾空。不久,落区传来消息:精准命中目标。

实战练兵,长剑出鞘。10年来,该旅官兵通过参加“天剑”系列演习、红蓝实兵对抗等演训任务,催生了一批“金手指”“神瞄手”。他们枕戈待旦锤炼剑法,潜心锻造大国长剑。

长缨在手,更须砥砺硬功

“随时能战、准时发射、有效毁伤”,在该旅训练场,一条醒目的标语高悬。这,也是一级军士长成卫山矢志践行的目标。

那一年,执行某重大演训任务,作为指挥长的他,带领发射单元成功打出了旅队第100枚实弹。凯旋的喜悦还未消散,旅里就组织反思式大讨论——“百发百中是否意味着能打胜仗……”

“大家在叩问中警醒,查找出了10多个问题短板。”成卫山说,“越是参加大项演训任务,越能够检验能力高低,发现短板弱项。”

一次次实战化演训,成为锤砺“大国剑锋”的砥石——

10年来,这支部队多次参加无预告战备拉动、无预案演练等演训活动。从抽组专业骨干发射到随机抽点发射,从单纯实弹发射到复杂困难条件下的演练发射,他们敢于攻坚,不懈前行,率先完成首次夜暗条件下连续战斗发射,首次集群控制发射……

一轮轮硝烟中的难局危局,逼着他们把实战意识、实战条件融入日常训练——

操作训练大厅内,导弹号手在模拟强光照射、复杂电磁环境等条件下细抠一招一式,足不出户演练各种复杂特情课目。

该旅模拟训练中心,可以模拟3种不良场地、5种恶劣天气展开训练,一批批特种车手从这个“摇篮”走出,驾驭导弹战车驰骋大江南北。

燃烧的“战火”跨越四季。他们自建蓝军分队,加大高强度连续火力突击、全防护减员操作等重难点课目训练,专攻精练,补短强能,寻找战斗力新的增长点,实现核心军事能力升级。

入夜,演练的警报声在导弹军营再次响起,一支支发射分队快速出动,奔赴阵地。今天,他们按下备战打仗“快进键”,迈开实战化铸剑、砺剑的铿锵步伐,锤炼过硬的打仗本领。

箭在弦上,只待一声号令

在该旅官兵的心里,永远铭记那一刻的场景——一枚枚导弹一飞冲天,直刺苍穹,在蓝天上留下一条条壮美弹道。

有着27年军龄的一级军士长曹海根,是那次重大演训任务的亲历者。“高光时刻,来之不易。没有今天训练的汗水,就不会有明天打赢的底气和荣耀。”他说。

紧盯“明天的战争”,准备“打以前没有打过的仗”,该旅结合作战值班、驻训演练和年度实弹发射,以及参加全军、火箭军重大演训任务,与战区、军兵种密切配合,练指挥、练协同、练保障,构建起新的打赢能力“坐标系”。

紧扣演训活动、训练战备的各个环节,从技术到战术,从个人到发射架,“翻箱底式”研战,让问题逐一“浮出水面”,逐一挂账销号;成立作战问题研究小组,不断强化作战指挥能力,进行专项攻关,拟制完善30多项300多条能力指标……

“剑”还是那把“剑”,“剑客”的武艺更精了。他们不断优化程序,硬是从石头里慢慢挤出了水分,让发射流程缩短了六分之一的时间。

“什么时候打?打哪里?随时听令而行,我们必须时刻保持‘箭在弦上’的状态。”这几年,三级军士长毕强参加了旅里担负的所有大项演训任务,他说,“任务越来越实,对抗烈度不断提高,对每个官兵、每个发射架,都是从未有过的大考。”

也正是基于此,“自抬门槛”成为该旅的抓训常态。他们着眼导弹装备战斗力有效保持、潜能挖掘,努力实现训练转型嬗变。

——瞄准联战联训,他们推行“学研训考评”首长机关常态化训练模式,定期组织指挥平台操作、作战问题研究和指挥所综合演练,淬炼各级指挥员作战谋划能力和协同指挥能力;

——着眼技战一体,他们将发射分队竞赛考核从单个号手拓展到作战单元,以实战任务、实际阵地等为蓝本,创新模式、直指战场,检验提升官兵打仗能力;

——深化人装结合,他们推动作战单元扩架、专业换岗兼训等战训模式改革,不断强化营架独立能力和部队整体作战水平……

奋进新征程,这支部队挽弓大漠、鏖战丛林,实战能力换挡加速,实现号手个个能打、导弹发发可靠、单元架架独立,正向着新的目标阔步前行。(李兵峰 郭海涛)

(责任编辑:陈羽)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