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3 09:26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7月3日电 (记者杜燕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发布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在COFER中的占比升至2.88%,位居全球第五,创下了IMF自2016年开始公布人民币储备资产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1年以来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数据来源:IMF官网
“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创新高的原因,主要是国际市场更加看好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对中国经济信心增强,进而对人民币的信心进一步提升,也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廖群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人民币作为全球外汇储备货币的“角色”,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从国际金融发展史来看,货币国际化主要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虽然适时和适当的政策推动能扮演一定的助推作用,但是市场力量往往是一种货币成功国际化、并取得主要储备货币地位的重要驱动力。”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秘书长林建海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我国加快金融领域改革开放,人民币在国际贸易、金融交易中使用更加广泛。今年以来,受美元大幅度走强的影响,非美元货币普遍下跌,但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推动了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继续保持上升态势。
“未来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肯定会越来越高。”廖群表示,一方面,相对于其他经济体,特别是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中国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国际市场将进一步看好人民币,人民币作为计价、储备、结算货币的比重都会提高,从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另一方面,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金融领域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方向,为此,人民币资本项下的可兑换进度将日益加快,随之人民币作为储备、结算和计价货币的比重都会更高。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随着各项稳增长政策发力,政策成效逐步显现,人民币汇率预计将在双向波动中维持基本稳定,叠加我国经济增长前景向好,这都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提升,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持续推进。
谈及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廖群表示,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国在全球贸易市场和投资市场将会有更大话语权,中国金融机构与企业的对外贸易和投资将变得更加灵活,并在其中获得更多的主导性。从长远来看,中国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币必须国际化,才能与之地位相匹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正稳步推进。6月25日,国际清算银行(BIS)宣布,与人民银行共同制定了人民币流动性安排(RMBLA),通过储备资金池计划,在金融市场波动时为参加该安排的央行提供流动性支持。今年5月,IMF执董会完成了5年一次的特别提款权(SDR)定值审查,将人民币权重由10.92%上调至12.28%,升幅1.36个百分点。
“参加人民币流动性安排,是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重要制度安排,有利于加强与国际清算银行的合作,满足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合理需求,并为加强区域金融安全网作出积极贡献。”人民银行表示。
人民币在SDR中权重的提升,也是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越来越受国际社会欢迎的体现。“一方面反映出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以及中国出口市场份额上升;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近年来中国推动金融改革开放、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的新成果。”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此前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举行的宏观形势论坛(2022年春季)上表示。
在廖群看来,目前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与中国的经济规模和贸易投资体量不相匹配,说明未来人民币国际化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今后,要在保持中国金融市场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加快人民币资本项下的可兑换,进而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林建海认为,稳步推进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经济持续增长是基础,改革开放是保证,完善金融体系、深化金融市场发展是动力,灵活的汇率制度是助推器,促进跨境贸易计价结算是突破口。
“下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要坚持市场选择、互利共赢,要坚持推进国内金融市场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不断地改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外国投资者来华经商、投资,增强中国市场抗风险的能力。”管涛表示。
人民网北京7月3日电 (记者杜燕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发布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在COFER中的占比升至2.88%,位居全球第五,创下了IMF自2016年开始公布人民币储备资产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1年以来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数据来源:IMF官网
“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创新高的原因,主要是国际市场更加看好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对中国经济信心增强,进而对人民币的信心进一步提升,也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廖群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人民币作为全球外汇储备货币的“角色”,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从国际金融发展史来看,货币国际化主要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虽然适时和适当的政策推动能扮演一定的助推作用,但是市场力量往往是一种货币成功国际化、并取得主要储备货币地位的重要驱动力。”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秘书长林建海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我国加快金融领域改革开放,人民币在国际贸易、金融交易中使用更加广泛。今年以来,受美元大幅度走强的影响,非美元货币普遍下跌,但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推动了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继续保持上升态势。
“未来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肯定会越来越高。”廖群表示,一方面,相对于其他经济体,特别是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中国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国际市场将进一步看好人民币,人民币作为计价、储备、结算货币的比重都会提高,从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另一方面,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金融领域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方向,为此,人民币资本项下的可兑换进度将日益加快,随之人民币作为储备、结算和计价货币的比重都会更高。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随着各项稳增长政策发力,政策成效逐步显现,人民币汇率预计将在双向波动中维持基本稳定,叠加我国经济增长前景向好,这都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提升,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持续推进。
谈及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廖群表示,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国在全球贸易市场和投资市场将会有更大话语权,中国金融机构与企业的对外贸易和投资将变得更加灵活,并在其中获得更多的主导性。从长远来看,中国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币必须国际化,才能与之地位相匹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正稳步推进。6月25日,国际清算银行(BIS)宣布,与人民银行共同制定了人民币流动性安排(RMBLA),通过储备资金池计划,在金融市场波动时为参加该安排的央行提供流动性支持。今年5月,IMF执董会完成了5年一次的特别提款权(SDR)定值审查,将人民币权重由10.92%上调至12.28%,升幅1.36个百分点。
“参加人民币流动性安排,是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重要制度安排,有利于加强与国际清算银行的合作,满足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合理需求,并为加强区域金融安全网作出积极贡献。”人民银行表示。
人民币在SDR中权重的提升,也是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越来越受国际社会欢迎的体现。“一方面反映出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以及中国出口市场份额上升;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近年来中国推动金融改革开放、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的新成果。”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此前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举行的宏观形势论坛(2022年春季)上表示。
在廖群看来,目前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与中国的经济规模和贸易投资体量不相匹配,说明未来人民币国际化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今后,要在保持中国金融市场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加快人民币资本项下的可兑换,进而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林建海认为,稳步推进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经济持续增长是基础,改革开放是保证,完善金融体系、深化金融市场发展是动力,灵活的汇率制度是助推器,促进跨境贸易计价结算是突破口。
“下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要坚持市场选择、互利共赢,要坚持推进国内金融市场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不断地改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外国投资者来华经商、投资,增强中国市场抗风险的能力。”管涛表示。